截至上周五,滬深300股指期貨已運行整整三個月并完成了3次平穩(wěn)交割。多項指標顯示,股指期貨市場運行效率較高,發(fā)現價格功能得到初步發(fā)揮;風險管理功能的發(fā)揮較為薄弱,市場深度有待提升。
運行效率高于國際市場同期
流動性、期現價差和風險控制水平,是衡量期貨市場運行效率的基本指標。從這三項指標看,滬深300股指期貨的表現優(yōu)于多數國際股指期貨市場的初期表現。
首先,市場流動性良好。從交易數據看,期指的日均交易量呈穩(wěn)步增長態(tài)勢。從買賣報價看,成交基本是以最小報價單位連續(xù)進行,形成了“有呼必應”的競價格局。比較而言,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鄭學勤介紹,在多數資本市場股指期貨推出初期,買賣報價的價差非常大,比較常見的現象是偶有成交的冷清場面和期指價格的波動劇烈。
其次,期指價格比較合理。股指期貨與滬深300指數之間的價格差距(基差),決定了股票投資者利用股指期貨管理風險的成本和有效性,也顯示投資者的理性程度;钤叫,管理風險的成本越低,效率越高。成熟市場的基差一般在1%左右,港臺地區(qū)和美國等股指期貨市場在經歷了一兩年的交易之后,基差才逐步縮小到這一水平。比較而言,5月10日前,滬深3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基差在5%以內波動,此后穩(wěn)步縮小,進入6月份后基本保持在1%左右。尤其是在迄今的三次交割中,收盤價和交割結算價相差僅為1個點左右。
第三,風控有效。滬深300股指期貨的三次交割均非常平穩(wěn),未出現“到期日效應”。同時,迄今未出現一起客戶穿倉和保證金虧欠事件。“到期日效應”源于美國資本市場,一般指在季月(3月、6月、9月、12月)第三個周五的最后一小時交易時間,由于股指期貨合約、股指期貨期權和股票期權同時到期,從而引發(fā)多個市場之間的套利,導致股票市場交易量增加,期貨、現貨價格波動加劇。滬深300股指期貨的制度設計保障了其交割的平穩(wěn)。首先,標的指數本身難以被操縱;其次,交割結算價沒有采取單一價,而是采用了最后兩小時的算術平均價,進一步降低了操縱的可能。
市場功能有待進一步發(fā)揮
發(fā)現價格和管理風險是期貨市場兩大基本功能。國務院發(fā)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等專家認為,目前股指期貨價格發(fā)現功能初步發(fā)揮,風險管理功能還比較薄弱。
巴曙松表示,股指期貨與現貨走勢基本一致,表明其價格發(fā)現功能初步發(fā)揮。不過,從投資者結構、基金的表現等因素看,市場的風險管理功能還沒有充分發(fā)揮。例如在這一輪股市下跌過程中,股票型基金收益率跌幅與股指跌幅基本相當,表明大部分基金并沒有有效利用股指期貨對沖風險。
中金所數據顯示,目前股指期貨市場參與人數3萬多人,日均客戶參與數1萬人左右,大部分是來自商品期貨市場的投機交易者。基金、證券公司等有套期保值需求的機構投資者占比較少。
中融聯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衛(wèi)等市場參與者說,目前股指期貨市場呈現“成交量大、持倉量小”的特點,表明投機性交易占比較大。這一方面是因為券商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尚沒有充分入市,另一方面也與監(jiān)管部門目前嚴格限制單個客戶持倉量有關。對于一些資金大戶來說,如果限倉不能完全滿足投資需求,就會增加交易次數。
最近,隨著法規(guī)的完善,包括中信證券、國泰君安證券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已開始逐步參與股指期貨交易,嘗試利用股指期貨對沖市場風險。中信證券證券交易部總監(jiān)羅林表示,中信證券已在中金所申請了套期保值額度,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了初步嘗試,保值效果較好,一定程度上規(guī)避了近期市場下跌的風險。
轉自上海證券報